從2010年智慧城市的愿景提出到現在,智慧園區作為“智慧化”的一環,已經發展了十年。十年間,人工智能物聯網、5G技術的不斷成熟推動智慧園區的智能化、高效化不斷提升,與之相反,智慧園區的普及率卻并未如預想般大幅上揚。
重建設、輕運營是主要癥結所在。
智慧園區的發展止步于單一標準智能化控制系統的簡單集成,缺乏系統的數字化運營,數據價值失語,“智慧”縮水變“智能”。
當前智慧園區的問題與挑戰:
01. 缺乏頂層設計:設計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規劃,重復投資無法迭代演進
02. 設備系統隔離:設備種類繁多,各廠家互不聯通導致系統之間無法有效聯動
03. 數據無效利用:數據不能共享互通,缺乏有效挖掘和應用,無法實現整體智能化
04. 擴展性待提升:缺乏統一的技術和管理標準,擴展性較差,生態開放能力不足
05. 智慧服務不足:重視硬件設施建設,缺乏可視化與智能化聯動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因可勢,求易道。萬佳安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智慧園區物聯管控平臺,打造智能管理、高效辦公、綠色低碳、人性服務的新型智慧園區。
平臺提供了各類硬件設施的接入、數據共享、數據存儲等能力保障,同時平臺開放API接口能力,為協議繁雜、海量設備連接、多數據存儲和設備管理應用開發打下的堅實基礎。此外,平臺針對下屬的多系統設備管理提供了多項可靠的硬件兼容整合管理方案,基于AI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邊緣計算能力、可視化能力,為構筑園區新型綜合管理平臺提供核心競爭力。
“1+2+5+N”平臺架構
通過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數字化集成管理中心,智慧園區物聯管控平臺實現園區內業務協同和跨系統聯動智慧化,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向園區管理人員、執行人員、辦公人員、來訪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實現園區長期可持續發展。
管理人員
全盤掌握管理
管理者全面、直觀地了解園區的整體態勢,實現智慧決策、聯動調度,提高管理效率。根據測算,平臺可將巡查效率提升50%以上,安全事件下降30%以上,人均管理面積提升35%以上,綜合能耗降低25%以上。
執行人員
高效處理各類事件
執行人員通過業務應用的統一入口,掌握園區各運行支撐系統的實時數據、運行情況、報警信息等各類內容,將復雜分散的各子系統集中化,高效處理園區內各類突發事件和每日常規作業。
辦公人員
便捷智能低碳體驗
智慧園區可以為工作員工帶來便利、高效、舒適、智能的環境體驗。以人臉信息為統一認證要素,同時綁定身份信息、IC卡(工牌)、企業ID等,通過這個統一的ID體系,暢享智慧園區的全部智慧生態服務。
來訪人員
無感通行回溯有據
對園區訪客建立訪客管理系統,訪客預先通過線上邀請登記個人信息,來訪時智能通行無需登記,訪后自動簽離,實現預約無紙化、體驗科技化、過程可視化、信息數據化。
2021年,深圳市寶安區發布《寶安區舊工業區整治提升實施辦法》,對進行園區綜合整治提升的優質企業給予補貼??梢灶A見,在政策利好、市場擴大、技術革新的多重因素推動下,智慧園區的市場將來到增量時代。萬佳安立足技術創新優勢,數智賦能傳統園區,打造“數據驅動主動服務”的新型智慧園區,助力企業多方位實現品牌溢價與業務增值。
電話咨詢
400 023 5800